截至2月16日,除南沙区外,广州各辖区GDP均已发布。
2024年,广州实现GDP为31032.50亿元,增速为2.1%。这一增速并不乐观,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在27个“万亿城市”中处于倒数第二。广州市统计局表示,2024年全市面对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凸显、有效需求释放不足、市场预期趋向疲弱等多重挑战。
整体来看,天河区、黄埔区和越秀区位列三甲,三区经济总量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增长方面,海珠区、白云区分别以5.4%和5.2%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两个区,白云区也超越番禺区,经济总量排在全市第四。
相比之下,汽车大区的增速明显放慢,增城区和番禺区增速仅1.1%,南沙区截至发稿前仍未公布全年经济运行情况,但综合全市和各区GDP可计算出该区GDP约达到2301.29亿元,对比2023年增量为-22.25亿元。
2024年,天河区、黄埔区和越秀区分别以6614.69亿元、4338.9亿元和3511.89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前三,增速分别为2.1%、2.2%和1.6%。
天河区和越秀区均以现代服务业见长。其中,天河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9.8%、4.1%,合计占GDP比重近五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9.3%,占GDP比重21.6%。
由于这两个区主打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在其他区固定资产投资被房地产拖累的情况下,仍保持房地产开发正增长。去年越秀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5%,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8%;天河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保持11.7%的增速。
不过,天河区和越秀区都面临消费转弱的问题,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9%和0.5%。天河区消费占全市比重约两成,其负增长也影响了整体消费表现,全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0.03%,几乎是“原地踏步”。
一位接近政府人士透露道,尽管去年下半年来全市和各区先后出台各种促消费活动,包括消费券、以旧换新等,但活动在四季度出现了边际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核算口径的问题,如天河区核销率在全市比较靠前,但是促消费活动的京东平台部分会计入黄埔区,因此黄埔区消费增长数据很可观。
2024年,黄埔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6.1%。但比起消费,这个汽车大区更需要解决工业负增长的问题,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288.81亿元,下滑2.3%。
广州工业以汽车、电子、石化为三大支柱。受传统燃油车调整影响,传统汽车大区的工业产值仍低位运行。由于油车库存积压,黄埔区汽车制造业去年前三季度完成产值854.01亿元,同比下降19.5%。
截至去年9月底,黄埔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比重仅26.0%。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雷敏在该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及,今年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提升达40%以上。
黄埔区也在加快挖掘新的增长动力,揭牌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涵盖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六大重点产业。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袁蝶影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表示,在具身智能方面,目前产值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并重点布局算力算法,集聚了30个以上大模型。下一步会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飞行服务器、自动驾驶等领域发展具身智能。
增城区是广州另一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坐拥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两大汽车整车企业,其汽车制造业在去年出现了20%的降幅,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
除了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作为新能源汽车重镇的番禺区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7.8%,其中比重最大的汽车制造下滑17.5%。2024年三季度之前,广汽埃安已经两年多没有推出新品,加上埃安主打纯电动汽车,难以充分呼应市场对插混和增程车型的需求,产销量逐渐显露疲态,去年销量为37.49万辆,同比下滑21.9%。
在目前已公布的GDP数据中,番禺区和增城区增速最低,仅1.1%,GDP分别为3070.56亿元和1412.37亿元。
面对重庆、深圳、杭州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赛道的发展势头,广州的危机感愈发明显。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该市“新年第一会”提到,将与市长牵头,市领导全部参与,分级分类抓好重点企业,实体化运作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五个关键产业发展办公室。
目前挖掘新兴产业相对有成效的是海珠区。受数字经济和都市工业的驱动,2024年该区GDP增长5.4%至3008.35亿元。相较其他区,海珠区并不“偏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都保持在5%以上,整体增速全市第一。
随着迅时悦美、森纳仪器仪表、糖厂科技等都市工业项目落地,以及络鑫服饰、磐玉科技、远想生物等新增都市工业企业产值翻倍,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0%。纺织服装服饰业(56.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2%)等行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加上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高速增长,海珠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24.1%。去年1-11月(错月数据),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2%。
大模型是海珠区去年发力竞逐的赛道,已有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按照规划,今年区内将引育大模型企业超100个、备案大模型和算法超11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上线运营超30个。
经济增速超过5%的还有白云区,去年该区GDP增长5.2%至3156.37亿元,排名提升一位至全市第四。
白云区是广州市的交通枢纽,区内分布有机场、火车站,物流和人流的运输带动了这个区的经济增长。2024年,白云区航空客货运周转量238.1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21.2%;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795.69万吨,同比增长19.8%。
这也拉动了规上服务业的增长,去年1-11月(错月数据),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4%。广告业、旅行社相关服务业和人力资源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31.9%、29.4%和 11.8%。
2024年,白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2552.16 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高达20.1%。
另一方面,这个交通大区也在拓展新兴产业动能边界,随着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的启用,这个区将加速发展华为智车供应链上下游零部件企业。2024年,白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主要行业中,增长较快的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