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业绩开始复苏。
近期,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报。2024年,海康威视总营收924.96亿元,同比增长3.53%。
其中,2024年海外主业收入与创新业务收入之和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过50%。同时,场景数字化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年报显示,2024年,海康威视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00元,预计本次现金分红金额为64.3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53.73%(以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扣除回购专户的总股本估算)。2024年回购方案进行中,拟回购金额20-25亿元,回购完成后全部用于注销。
而伴随着整体经济的持续回暖,公司业绩也在2025年回复双增趋势,2025年一季度营收185.32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长6.41%。
在经营策略方面,海康威视表示,2024年,公司坚持稳扎稳打,以积极、审慎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在国内市场保持安防领先地位的同时,从海外市场和创新业务中寻找增长;以利润为中心,推动组织变革和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长期有效益的增长。
一季度全面回暖
从一季度业绩看,在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的同时,海康威视在费用管控方面也卓有成效,
营业费用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管理费用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4.14%,体现出公司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此外,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50.64亿元,较期初下降7.51%。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微降3.57%。存货期末余额为192.56亿元,较期初增长0.76%。
对此,海康威视方面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公司在大幅控制应收款项的情况下,还实现营收4.01%的增长,一季度末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一共下降34亿元。
在费用管控方面,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费用略微增加了1.8亿元,该项增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海外的占比持续提高之后,海外的销售费用比例有所提升。二是销售端的一些调整短期会带来一些费用。
不过,2025年整体管理的精细化是大方向。
此外,在毛利率的改善方面,海康威视指出,一是在业务扩张模式方面自2024年以来作出方向调整,根据毛利率情况,对不同的产品线进行投入力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主动调整以收入为中心的模式转为利润为中心的模式。
海康威视表示,回顾过去,多年持续投入建立起来的产品技术、销售体系、生产制造等全方面优势是海康威视坚实的竞争壁垒;展望未来,公司的增长模式将从收入规模的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增长,从过去追求规模、跑马圈地的淘金时代,转向基于创新和提升运营效率、追求长期有效益增长的炼金时代。
场景数字化业务逐步落地
能有主动求变的底气,源于海康威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持续领先。
海康威视在年报中表示,2024年,经营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公司积极应对挑战,一方面挖掘国内安防市场的潜力,更加积极开拓海外可拓展的安防市场;另一方面,持续拓展场景数字化业务,并积极发展创新业务。
从数据来看,2024年,海康威视境内营收440.22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47.59%;境外营收259.89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8.10%;创新业务营收224.84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4.31%。
在稳固安防业务优势的同时,场景数字化业务的开拓帮助海康威视打开新空间,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例如,企事业事业群的工业企业、石化煤炭、电力央企、智慧商贸等业务实现较快增长,中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数字化转型能力都相对更强,也更有提质增效降本的需求,已率先使用海康威视的场景数字化产品。
海康威视表示,整体来说,国内主业业务的压力相对更大,在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公司会努力把握好AI大模型技术突破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场景数字化业务在千行百业逐步落地。
发力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18.64亿元,占总营收12.83%。近5年内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77.02亿元。除杭州总部的研究院、硬件产品研发中心、软件产品研发中心以外,公司还在国内、海外设立多个本地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总部为中心辐射区域的多级研发体系。
当前AI大模型技术兴起,为智能物联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海康威视积极布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并密集推出大模型产品。
海康威视指出,AI大模型在智能物联领域的拓展主要聚焦在三方面,
首先是提升感知智能的上限。通过AI大模型的加持,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产品上,感知智能的上限得到大幅提升,在机场安检门上,应用毫米波大模型使违禁品漏检下降86%,帮助产品拿到了民航总局的A3认证,这也是全国首个通过民航最高等级A3认证的案例。另外还有光纤听诊大模型的误报相对降低了72%、X光大模型在违禁品识别的应用中漏检下降75%等等案例。
第二个就是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拓展感知能力的边界。公司传统应用是基于视频以及其他感知方式收集信息,而另外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和交互都需要使用自然语言,将两者结合海康威视近期推出文搜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文本对话搜索各类目标,利用多模态大模型的感知和推理能力让应用更简便。
第三个是拓展认知智能的应用。以大模型为基础,可以深度融合行业知识,构建专业的智能体,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比如以构建由自然语言驱动的人机交互模式,操作者输出模糊需求,系统反馈一个精准的响应,又比如智能体可以强化语义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实现知识的精准提取和动态匹配。
据了解,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构建了物联感知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服务于从感知到认知的技术链条,推动安防业务的持续升级和场景数字化业务的规模化落地。
近期,海康威视在硬件上相继发布了文搜存储系列产品、视觉大模型系列摄像机、风功率预测一体机等产品,在软件上通过大模型升级了大模型一体化平台、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海康云眸等。
例如,海康威视基于观澜大模型体系,集成气象大模型和时序大模型推出的风功率预测一体机,能实现更精准地气象预测、功率预测,不仅助力风电场合理排产、高效发电,还降低了电网对其管理、调度的考核费用。在华南区域某80MW高山山地风电场,功率预测偏差总考核费用年均降低超80万元,降幅超46%。
海外业务逐年稳步增长,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
海外主业方面,海康威视凭借在全球各地多年深耕细作带来的市场优势地位,营收逐年稳步增长,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2024年,海康威视海外主业收入259.89亿元,同比增长8.39%。海外四大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与本地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做资源投入,一国一策、一品一策。
分区域看,公司海外业务收入来源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占海外收入比重已经超过70%,广泛的业务来源是海外业务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分产品看,在海外部分地区,门禁、报警、商业显示等非视频类产品的市场空间远大于国内市场,拉动公司非视频类产品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占比不断提升。
创新业务在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也持续增长。在To C的消费品市场,萤石网络和海康微影已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目前海外收入的占比已相对较高;在To B的工业品市场,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产品将更积极地拓展渠道和客户,助力海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如海康机器人的视觉产品线、AGV产品线,海康睿影的X光机,海康微影的工业测温等等。其他新业务产品线在海外市场的占比,将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提升。随着海康的场景数字化业务在国内有比较好的发展,场景数字化业务也会走向海外,进一步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在各自领域打开市场优势
2024年,创新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将海康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转化为各自领域的市场优势,也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其中机器人总营收59.29亿元,同比增长20%;智能家居业务总营收51.90亿元,同比增长10.76%;热成像业务总营收41.91亿元,同比增长27.59%;汽车电子业务总营收39.19亿元,同比增长44.81%。
从三个体量最大的创新业务子公司来说,海康机器人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持续在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领域深耕投入,并新增全系列关节机器人,逐步完成了机器人“手、眼、脚”协同的战略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龙头公司。
萤石网络掌握从硬件设计研发制造到物联云平台的全面能力,已成为行业内少有的具备完整垂直一体化服务能力的AIoT企业。海康微影深耕高附加值MEMS、光电器件和传感器技术,构建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多维感知能力,已成为国内热成像领域领军企业。其他创新业务也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海康威视表示,创新业务与主业共同围绕智能物联业务方向,业务布局有统有分,共同支撑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助力公司行稳致远。